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最新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浙江省成套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富春校区建设工程高低压供配电工程(北区)项目招标公告
上传时间:[2024-09-24] 浏览次数:

 浙江中医药大学富春校区建设工程高低压供配电工程(北区)项目采用资格后审的方式,对该项目工程施工进行公开招标欢迎国内合格的投标人前来投标。建设地址位于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高教园单元A-A31-03地块内

1、本次招标内容

1)招标范围主要包括:管路、电缆、高低压配电柜、变压器、标化等的供货、安装、调试及试运行、验收(并通过电力部门验收、通电)、培训及质保期内的售后服务等工作,具体内容详见图纸及工程量清单。

2)工程质量要求达到相关国家验收规范合格标准。确保本工程通过项目所在地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电力等部门的审批、验收合格、正式通电投入使用,并协助招标人做好与各部门、各单位的沟通、协调、申请、审批、文件递交等相关事宜。

2、投标人资格要求

1)投标人具有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及以上资质或输变电工程专业承包叁级及以上资质,同时具备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五级及以上资质并具备有效的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证明材料: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复印件或扫描件并加盖公章

2)拟派项目负责人具有注册在投标人单位的机电工程专业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且具有“三类人员”B类证书【证明材料:以上相应证书的复印件或扫描件并加盖公章(所有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同时不得有在建工程(在投标截止日存在在其他任何在建合同工程上现任项目负责人(包括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施工负责人)的,不得以拟派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参加本次投标。在建合同工程的开始时间为合同工程中标通知书发出日期(不通过招标方式的,开始时间为合同签订日期),结束时间为该合同工程通过验收或合同解除日期。)。

3)投标人自2020年1月1日以来(以工程竣(交)工验收记录(报告)上的时间为准)完成过单个合同金额1000万元及以上的供配电项目业绩。证明材料:工程竣(交)工验收记录(报告)资料,证明材料所能承载的证明内容应符合业绩要求的具体表述,否则不予认可。

4)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3、获取招标文件

1)招标文件获取方式:凡有投标意向的投标人,请在杭州市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招投标服务平台(https://hzdlzb.zjycgzx.com/)进行免费注册(网站客服电话:0571-51225923、51225932)并报名参加。报名成功后请投标人携带相关资料至浙江省成套招标代理有限公司(杭州市文晖路42号现代置业大厦西楼1802室)获取招标文件。携带相关资料要求:营业执照复印件、资质证书复印件、授权委托书、授权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上述材料均需加盖企业公章);招标文件工本费为500.00元,售后不退。

2)招标文件发售时间:2024924日至2024929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5:00(北京时间,下同)。

4、投标文件递交

1)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202410150930分。

2)递交地点:杭州市建国南路203号一楼开标室 

5、开标时间和地点

1)开标时间:202410150930分。

2)开标地点:杭州市建国南路203号一楼开标室 

6、其他事项

1)招标代理机构分别在“杭州市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招投标服务平台hzdlzb.zjycgzx.com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www.cebpubservice.com上发布招标公告。

凡有投标意向的投标人,请在杭州市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招投标服务平台(https://hzdlzb.zjycgzx.com/)进行免费注册(网站客服电话:0571-51225923、51225932),并报名参加。按本公告规定的时间、方式购买招标文件。

投标单位应在杭州市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招投标服务平台(https://hzdlzb.zjycgzx.com/)在线生成二维码信息。

二维码生成操作如下:

使用供应商账号登陆交易系统,点击进入会员中心,双击进入参加的项目,于投标管理-投标二维码生成页面维护项目经理(如有)、工期或交货期或服务期和质量标准这三项数据,点击批量生成按钮生成二维码。

2)联系方式

   称:浙江中医药大学

   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0571-86613555

招标代理机构

   称:浙江省成套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址: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路42号现代置业大厦西楼17-18楼

人:毛松翁、李刚雷

联系电话:0571-85833957,13588106919,15088746906

电子信箱:156624554@qq.com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成套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2024924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310053)
Copyright@1959-2006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浙ICP备05040830号